yh1122银河国际主页地址起源于北京地质学院的化学教研室(1952)和武汉地质学院的建材专业大专班教学组(1987)。1998年,由原应用化学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并组建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11年更为现名。2019年学院办学主体由南望山校区搬迁至未来城校区。现下辖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学实验中心三个三级单位,拥有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氢能技术创新中心、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

坚持学科立院,持续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学院设有材料、化学两个一级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源与环境化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化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授权点以及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授权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式连续办学格局。在矿物材料(矿物微结构与计算、生物医药材料)、材料学(光电转化储能、功能陶瓷)、材料物理与化学(催化材料、光电传感与探测)、新能源材料(太阳燃料电池、二次电池),以及分析化学(地质分析、生命分析)、物理化学(氢能、太阳能)、资源环境化学(硒综合利用、环境水化学)、无机化学(纳米储能材料、纳米发光材料)等方向形成了特色。学院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地质分析)卓越工程师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班两个特色班。应用化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入选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5年我校材料学科和化学学科首次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领域前1%,目前两学科排名均为2.20‰左右,学科专业发展势头强劲。

坚持人才强院,引育并举优化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5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0人、教授50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6%,各类省部、国家级人才20余人。形成青年教师比重高、海外经历学者比例高、高学历教师比例高的格局特点,展现出学缘结构优化、年龄结构合理、奋斗精神强劲的蓬勃态势。学院做到真诚待人、团队暖人、事业励人,努力解决教职工急难愁盼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卓越与全面发展。同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近五年,引进地大学者56人,引进和培养国家级人才8人、省部级人才11人。人才教师队伍干事创业激情持续高涨。

坚持科研兴院,实践“四个面向”。 学院教师心怀“国之大者”,永攀科学高峰,在复杂生命样本中靶标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太阳能电解水产氢、环境水污染控制、激光微区分析、纳米矿物材料等方向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常温常压液体储氢、富硒产品开发、磷石膏固废资源利用、园林陶瓷产品研发、海洋电场传感技术等方面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近五年,学院获得70余项重要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到账约3000万元,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等;在Nat. Comm.Angew. Chem. Int. Ed.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900多篇,每年开展专家报告50余场,为师生学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与条件。学院大力支持学生科研实践活动,每年承办中国科学营活动、举办身边的化学实验展演、材料科学展演等学科文化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坚持质量荣院,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近年来,每年招收本科生约300人、研究生约200人。建校70年来,学院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7000余人,包括胡兆初、史建波等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一大批行业领域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学院抓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育人体系,创新育人方式方法,大力开展师生化中话常态交流、积极推进导学互动、深化研学空间建设、加强骨干造就与典型选树,深入社会开展调查服务、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实习实践、深入技术前沿开展应用探索,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磨砺品质、增长才干、培育社会责任感。近5年,学生每年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其中录研率达到50%左右),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学生就业质量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坚持党建领院,不断提升办学治院水平。学院党委下设26个党支部,包括6个教师党支部、1个师生联合党支部、15个研究生党支部、4个本科生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学院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效能。201812月,学院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021年顺利通过验收。当前,学院正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推进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升质量,努力建设材料与化学领域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学院。